欧洲杯激战正酣,如何用大数据变身专家级球迷


发布者 鸟栖沙岩  发布时间 1466996912225
关键字 瞎扯 

这几天,欧洲杯赛程正在火热进行中,赛况如何,你熬夜看了吗?如果你是一位资深体育迷,一定早已发现,现在的电视转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据。比如在足球世界杯和欧洲几大联赛的电视转播中,除了以往的角球、任意球、红黄牌和射门次数统计,还出现了包括跑动距离、有效比赛时间、移动轨迹、控球时间、传球次数等数据。这些数据有什么用?

你会看哪些大赛数据,怎么用?

大数据的运用,不仅帮助体育迷们大大提升了观看赛事的体验,还让体育迷越来越“内行”。

以涉及大量数据的网球项目为例,Ace球数量、一发成功率和一发得分率,是观察球员当场竞技状态的标志性指标;发球速度、接发球成功率和上网成功率,可以体现球员的打法特点;破发率、挽救破发点成功率、发球双误和非受迫性失误的数量,则可以衡量球员心理或者体力状态。   

2012年,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正式引入了IBM Slam Tracker实时比分统计、分析的可视化平台。即使无法亲临中网现场,你也可以通过中网官网的Slam Tracker了解比赛信息、判断比赛的进程。   

在Slam Tracker中,还有一项对“比赛关键指标”(Keys to the Match)的统计,量化每场比赛对阵双方的三个关键指标,达到这个指标让获胜更容易。比如2014年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德约科维奇与费德勒决赛里,德约科维奇的三个关键指标,一是超过27%的接一发球得分率,二是平均每局的接球得分超过6.6分,三是赢得48%的拉锯战。他赢得了81%达到第一项指标的局(Game),赢得了77%达到第二项指标的局,赢得了70%达到第三项指标的局,最终赢得了比赛。

想成为专家级球迷,其实不难!   

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,腾讯推出的“数据分析大师”,拉近了国内体育迷们与体育大数据的距离。通过“数据分析大师”,球迷不单可以查看到所有比赛场次的数据总揽、进攻分析、防守分析、传球分析、控球分析、门将分析,当在模拟图中点击任意一项数据线路,数据线路会告诉你这一数据发生的时间、人物,还会弹出该数据发生时的比赛视频。在比赛首页点击比赛球员名字,该球员的头像、国籍、年龄、身高、体重以及他在本场比赛中所有的数据项全部列在眼前。点击该球员的某一项数据,在球场坐标图中同样会出现该球员这一项数据的数据线。点击数据线,会弹出他的个人比赛视频。这些数据里的很大一部分,以往只有教练、专家等圈内人士才能掌握。   

2013年,全球关注度最高的篮球赛事美国职业篮球联盟(NBA)在其官网上开辟了新的数据分析子页面(NBA.com/Stats)。以前NBA网站上只提供一些基本数据,大量的历史数据都存在传统数据库中,仅限官方以及专业人士查看。而在NBA数据面向球迷开放后,球迷就与NBA的教练、球探掌握了相同的数据信息。你可以查询1946年联盟成立以来的所有历史数据,还可以对NBA比赛进行数据分析。如果你想知道谁是NBA历史上比赛最后两分钟内最好的绝杀者,只需要在网页上进行组合查询就行啦。   

体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的大众化,不仅可以帮球迷更好地了解单场比赛状况,也可以迅速提升球迷对该项目的理解,帮助球迷成为朋友圈里的专家级人物。

合理利用数据,提升赛场上的作战能力!   

巴西世界杯上的德国队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?在德国队夺冠后,美国媒体最先评论称,大数据堪称德国队的“第十二人”。   

在世界杯比赛开始前,德国足协就与SAP公司合作,定制了一款名为"Match Insights"的足球解决方案,用以迅速收集、处理分析球员和球队的技术数据,提升球队作战能力,并通过分析对手的技术数据,找到在世界杯比赛中的制敌方式。   

这款数据分析系统首先通过摄像头、传感器等工具,捕捉球员的跑动速度、位置、控球时间、防御范围、动作细节等大量数据,并传入数据库。此后,基于分析工具可迅速对这些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处理。通过这一数据工具,德国队可以迅速评估比赛状况、每个球员的特点和表现、球员的防守范围、对方球队的空当区等信息。通过这些信息,教练可以更有效地对球员上场时间、位置、技战术等情况优化配置,以提升球队表现。球员也可以通过APP接收到教练发来的技术数据、场上情况和解决方案,便捷了解和调整自己技战术和场上表现。   

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,德国队还利用这一工具对对手的技术数据进行了分析,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应战术。比如,在对巴西队的分析中就包括了巴西球员在压力下的状态,擅长使用的路线,以及犯规后的反应等。   

怎么在朋友中装出一副“董秋迪”模样,赶紧学会看数据就很牛哦!

本文来源:北京晚报

点击查看更多大数据相关资讯>>





回复 (1)
微信扫码 立即评论




  开源的 OurJS
OurJS开源博客已经迁移到 OnceOA 平台。

  关注我们
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:
OnceJS

OnceOA